跳到主要內容

地震小學堂

臺灣是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對不對?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一部分,地震活動非常頻繁。

這張圖片為臺灣板塊圖,圖中標示了西部、東部及東北部的地震帶。

 

全球主要的地震帶不包含哪一個?

大多數地震多呈帶狀分布,全球主要的地震帶有三個: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中洋脊地震帶。

這是全球地震帶分布圖,包含歐亞、中洋脊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地震錯動的起始點稱為什麼?

震源是地震錯動的起始點,其在地表的投影點稱為震央,簡言之,震源與震央不同在於震源具有深度。

這張圖片為震源震央的示意圖,標示了震央、震源深度、震源、斷層及震波。

 

下列哪一項為主要地震災害?

常見的地震災害包含:斷層錯動、地盤振動和土壤液化、建築物破壞和海嘯災害。

這張圖片中有四張地震災害的照片,包含了斷層鋪動、地盤振動和土壤液化、建築物破壞及海嘯災害。

 

地震過後,電梯沒問題就可以繼續使用。

地震過後,不論電梯是否可以使用,都應該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危險。

 

地震發生後,除了察看周圍情況,也應該注意餘震的發生。

地震後,應該檢查周圍的損害情況、人員是否受傷,並且注意餘震的發生等等。

這是地震後檢查動作的示意圖,圖中有人在檢查建築龜裂情況、馬桶損害情形,有人則打開門窗逃離。

 

地球內部依厚度區分為三個部分,請問最外層稱為什麼:

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5公里。地函:約從地殼下部至2,900公里。地核:分為內外核,自地函下限至5,100公里為外核,再由外核下限至地球中心為內核。

這張圖片為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圖中標示了地殼、上部地函、地函、外部地核及內部地核。

 

地球是一個球狀物體,由固體、液體和氣體組成,請問地球本身主要是由什麼組成?

地球本身的主要部分為固體,通常分為大氣圈、岩石圈和軟流圈,這三者的介線並不明顯,因為水、空氣、岩石經常混雜在一起。岩石圈即一般所說的板塊。

這是地球構造示意圖,圖中標示著大氣圈、岩石圈和軟流圈以及海洋地殼、大陸地殼及上部地函。

 

請問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比海洋地殼厚。

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5公里,海洋地殼平均為5-8公里

 

現在已知世界上共有6大板塊。

目前世界上大致區分六大板塊,有歐亞、美洲、太平洋、非洲、南極洲及印度洋等板塊,以及十餘個副板塊。

這是世界板塊圖,其中歐亞板塊最大。

 

地震主要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可分為自然與人工地震(例:核爆),自然地震可分為構造性地震(板塊運動)、火山地震、衝擊性地震(例:隕石撞擊),其中板塊運動是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

 

臺灣主要地震帶不包含哪一個?

臺灣地震帶主要有三個,西部、東部、東北部地震帶。(詳見附圖)

這張圖片為臺灣主要地震帶的示意圖,圖中標示了西部、東部及東北部地震帶。

 

921大地震時,新聞所報導的7.3,是指地震的什麼?

依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來描述地震大小,以沒有單位的實數(例:7.3)表示規模,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

這是地震規模的示意圖,說明規模指地震本身的大小,和釋放能量的多寡有關。

 

地震時人所感受到的振動程度,稱為什麼?

指地震發生時,人所感受到的振動程度或物體因受振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即稱為「震度」。

這是震度的示意圖,說明震度是指地震發生時,各地不同的搖晃程度.以整數值表示,例如5級,通常距離震央越遠,震度越小。

 

一般所指的地震波,不包含下列哪一項?

地震波根據傳播路徑分為兩種:

1.體波是指在地球內部傳播。

2.表面波是指沿著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介面傳播。

這是地震波的示意圖,圖中標示了體波及表面波的傳播路徑。

 

地震有時會伴隨海嘯的發生,請問海嘯來襲時,應該怎麼辦?

當海嘯發生時,如在海邊遊憩,應盡速遠離海岸邊到高處躲避。

 

震度一級和七級,哪個破壞力較大?

震度級是以「正」的整數表示,請見附表。

這張圖片為地震震度表,以震度分級,說明人的感受和屋內情形為何,總共分為0到7級(無感到劇震)。

 

下列哪一項資料不是地震測報在地震發生後,應迅速提供的資訊?

地震測報是指地震發生後,能夠迅速地計算出地震的相關資訊,包括:1.地震發生時間、2.震央位置、3.震源深度、4.地震規模、5.各地震度等地震最基本參數。圖片以九二一地震之測報為範例。

這張圖片為地震報告資訊圖,圖中列出了地震編號、發生日期 時間及位置、地震深度及規模以及各地最大震度,也在臺灣地圖上標示了震央。

(圖片內容中之中央氣象局已於112年9月15日改制為中央氣象署)

 

板塊運動是因為地函發生什麼作用造成的?

由於外地核是高溫物質,加熱地函,使地函產生「對流作用」,帶動覆蓋在上方的板塊進行運動。所謂對流,可以想像燒開水時,熱水往上昇,冷水往下降的情形。

這是熱對流的示意圖,以燒開水為範例,燒開水時,會產生熱對流的作用,板塊也是因地函熱對流作用才動了起來。

 

許多大地震發生後,常出現地表破裂即斷層,正(逆)斷層通常是指什麼情形?

正逆斷層是指地盤上下移動;而橫移斷層是以觀測者面對斷層之左右移動。

這是斷層形式的示意圖,包含正斷層、逆斷層和橫移斷層。

 

地震測報中,地震波資料分析方法,包含哪一項:

地震波資料分析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地震定位、2.規模計算、3.震度量取。

 

哪一項是地震定位流程之一?

地震定位可用以下流程說明:地震發生時間與位置→地震波傳播時間→震波到達測站時間。

 

地震定位的準確度,通常是在多少範圍內?

利用各測站實際觀測的地震定位資訊,交互比對得到地震位置,通常準確度在數公里之內。

 

GPS觀測不屬於目前地震前兆現象研究範圍?

目前地震測報中心研究各種地震前兆現象,包含:1.GPS觀測、2.電離層電子濃度變化觀測、地下水位變化觀測。

 

寬頻地震儀較傳統速度型地震有更寬廣的紀錄頻寬。

寬頻地震儀能夠紀錄更完整的地震波形,對於地震定位及規模計算更為精準。

這是寬頻地震站的圖片,圖中也包含寬頻地震儀的照片。

 

地震發生後有可能會引發海嘯。

海嘯的發生與地震有密切的關係,一般是指因海域中發生大地震,形成海水波動。

這是海嘯深海示意圖,以箭頭標示地震能量由海底傳到岸上。

 

地震發生後一小時以內,海嘯初波即來襲,稱為什麼?

遠地海嘯:指地震發生一小時以上,海嘯初波才來襲。

近地海嘯:指地震發生一小時內,海嘯初波才來襲。

 

臺灣地區海嘯警報是由哪個單位發佈的?

為了防範海嘯侵襲,中央氣象署除了密切觀測臺灣地區鄰近海域的地震活動外,並與位於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連線。

 

家中重物應該擺放在何處較安全?

家中的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以防地震發生時掉落。

 

上架日期:2019/11/12修改日期:2023/09/15

瀏覽人數: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