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潮汐

潮汐成因,潮汐是由於天體對地球各處的引力不同,造成海水面週期性升降的現象,引發潮汐的力量稱為「引潮力」,主要的影響來自月球,其次為太陽。

引潮力的大小與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者距離三次方成反比。

太陽的質量是月球的27,154,000倍,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的390倍,所以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大約是太陽對地球的2.2倍,其餘的行星及恆星對地球的引潮力則小很多。靠近月球的海水所受引力最大,背對月球的海水所受引力最小,從地球本身的座標來看,引力差現象是造成兩邊海水隆起的原因。整個地球表面各處引力作用的結果,使地球海水面形成一個對稱的潮汐橢圓。

漲潮、退潮、滿潮、乾潮:某地海水面上升時稱為漲潮,當漲到最高之水位稱滿潮或高潮。

而海水面下降時稱退潮,當退到最低水位稱乾潮或低潮。高(低)潮至下一次高(低)潮相隔之時間,既為潮汐之週期。

由於地球自轉運動,月球亦如太陽一般每隔一殿時間自地平線升起,此時間間距約24小時50分,稱為太陰日,略比太陽日長50分,因此潮時每天會延遲約50分鐘左右。

在臺灣東部及西部海岸每日通常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為半日潮明顯地區,其週期平均約為12時25分。

大潮、小潮:高潮與相鄰低潮之海水位差稱為潮差。大潮是指每月朔、望時刻,因地球、月亮、太陽成一直線,月球與太陽引潮力同時相加結果是得潮差較其他時間為大稱之。

小潮是指陰曆每月上,下弦月時刻,太陽、地球與月亮成直角,潮差較其他時間為小稱之。

 

這張圖片為潮汐成因的簡介,說明了潮汐是由天體對海水與地球各處引力不同所造成的水位週期性升降現象。

 

 

上架日期:2019/10/31修改日期:2023/04/17

瀏覽人數:1632